寺廟園林景觀主要是指傳統的佛寺、道觀的園林景觀,一般包括寺院的庭院樓閣及其外圍的園林綠化的環境,但正常也可泛指那些屬于為宗教性質的建筑群所附設的園林。寺廟園林景觀其實就是中國古典園林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它是千百年來華夏文明的一部份。寺廟園林也被稱作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四大類型之一。寺廟園林的具體表現在佛、道等傳經宗教在自然中的態度。
1 宗教的自然觀
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,在中國思想史上雖然出現過諸多學術流派,而覆蓋Z廣、傳播Z久、影響Z深的是儒道佛三家。研究這三家對自然的態度,就是把握住中國人對自然態度的關鍵。
儒學的創始人孔子提出:“智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智者動,仁者靜;智者樂,仁者壽”,這種從人的倫理道德的觀點去看自然,把自然看作是人的某種精神品質的表現和象征。不論山水、松柏或其他自然現象,只要它同人的某種精神、品質、情操有同形同構之處,都可能為“君子”所“樂”。這種“樂”顯然不是某種功利上的滿足,而是精神上的感應、共鳴,是對自然與人之間有某種內在的同形同構的對應關系的發現。
以儒家的眼光看自然,則“山之拱揖也以禮,山之行徐也以和,山之環聚也以謹,山之虛靈也以智”。植物變成人的品德、感情和吉祥的化身:“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,以松柏比喻堅貞的品德。由這種“比德”思想指引而產生的梅蘭竹菊“四君子”和松竹梅“歲寒三友”,以及陶淵明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之愛菊,周敦頤 “出污泥而不染”之愛蓮,林和靖“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”之愛梅等,無不為植物賦予了人格的象征。
道教的創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產生變化都是無意識、無目的的、無為的,但其結果卻又都是合乎某種目的的、有序的。自然并沒有下意識地要去追求什么,但它卻在無形中達到了一切,從而加以哲學的概括:“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”,將“自然”提升到老子所極力推崇的“道”的師法對象的高度。
佛教創立于公元前6-5世紀的印度,創始人釋迦牟尼所出生、苦行乃至圓寂的環境,都與美麗的樹木有關。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,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而產生傳播廣、信徒多的中國化的佛教———禪宗,更是以順應自然不失本性為悟道的首要,以自然之景為永恒的本真體現。以禪的眼光看自然,則 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。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”,“青青翠竹,總是法身,郁郁黃花,無非般若?!贝笞匀恢械娘L花雪月無不禪理,草木花葉皆是玄機。宋代的黃庭堅就是聞木樨花香而頓悟禪旨的,木樨花香飽含著生命氣息撲鼻而來,使人體會到自然界永恒的生機。
這樣,我們就會發現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無不打上儒道佛的烙印。傳統的哲學、美學從視覺感知所產生的形而下的層面越出,達到追求意境、提升靈魂的形而上的高度。將自然的感悟與人的精神相融合,真正達到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。
2 植物的搭配
中國的寺廟主要是佛寺、道觀兩家宗教的活動場所,也包括儒教的孔廟建筑等。寺廟與植物的關系,既是美學的,又是宗教的。寺因木而古,木因寺而神。
2.1 寺因木而古
中國古代的建筑以木構架為主要的結構方式,風雨剝蝕,難以久長,幾十年或百年后,便需修葺重建,因而很少有古意。而名木古樹不僅高聳巨大,“霜皮溜雨四十圍,黛色參天三千尺”,具有強力的形體美,且皴痕記流年,給人以幽深古遠的歷史滄桑感?!岸嗄陿淠镜K筑檐垣,讓一步可以立根,斫數椏不妨封頂。斯謂雕棟飛楹構易,蔭槐挺玉成難”,指出了保護古樹的重要性。無論是入世的儒家孔廟,還是出世的禪宗、道教寺宇,無不珍護名木古樹。曲阜“三孔”之一的孔林,總面積200hm2,樹木4萬余株,“古柏森森聚虬龍,石麟含笑坐春風?!惫爬系目琢?,不僅以其久遠的歷史和豐富的文物遺物揚名于世,而且也是一座博大、深厚、格調獨具的園林。
佛教修行方法之一的“安靜而止息雜慮”的禪定,需要修行者以靜坐斂心專注一境,從而達到身心“輕安”,觀照“明凈”的狀態,修行的環境自然要安靜。植物不僅能遠隔塵世,過濾噪音,產生靜謐幽深的森林環境,而且還會給人提供一種神性的啟迪、精神的慰藉和陶冶于廣袤自然的樂趣。因而“禪林”既是叢林,更是禪機。無論戴叔倫的:“歸來掛衲高林下,自剪芭蕉寫佛經”,還是皎然的:“清朝掃石行道歸,林下暝禪看松雪”,無不參禪佛于林中,因而名剎古寺皆翠色聳天,綠蔭匝地。北京臥佛寺內娑羅樹“大三圍,皮鱗鱗,枝槎槎,癭累累,根摶摶,花九房峨峨,葉七開蓬蓬,實三稷陀陀,叩之丁丁然。周遭殿墀,數百年不見日月”,幾疑是釋迦牟尼圓寂時所庇蔭的娑羅樹所遷移。北京慈仁寺“殿前雙松,當時已稱數百年物,東一株高四丈余,偃蓋三層,濤聲滿天;西一株僅二丈余,低枝橫蔭數畝,鱗皴爪攫,以數十紅架承之”,松柏長青,佛道久遠。寧波天童寺,周圍植物資源十分豐富。植被類型主要有常綠闊葉林,常綠闊葉、落葉混交林,針、闊混交林,針葉林,竹林,灌草叢等。植被垂直結構為五個類型:山腳部分為針、闊混交林、常綠闊葉和毛竹林,山腰部分為常綠、落葉混交林,山頂部分為闊葉矮林和灌木叢。據鄞縣林業局1985年調查,這里有種子植物112科580種,蕨類植物15科34種。如此豐富的森林環境,不僅至清末成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之一,而且被譽為全國五大叢林之一。
2.2 木因寺而神
樹木雖壽長千年,但由于人類的活動而屢遭破壞。莊子在寓言中描述“散木”因無用而保天年,高大悠古?,F實中能保存至今的名木古樹多與寺廟有關。由于人們對宗教的信仰,使得寺廟周圍的樹木神化而免遭破壞,歷代相傳,蔚為壯觀。如曲阜孔廟大成門內左側有一檜挺立,高約10m,,粗可合抱,樹冠如帷蓋,青籠蒼翠,旁有一樹樁,飽經風雨而未摧,這便是馳名天下的“先師手植檜”。此檜被視為孔子思想的象征,倍受敬仰。明代鐘羽正的《孔廟手植檜歌》將古檜視為孔學興衰的象征:“此檜日茂則孔氏日興”,并與王朝的興衰相聯系:“恍惚枯榮關氣數”??讖R中的另一景“杏壇”,其杏樹不但凝固“孔子游乎緇帷之林,坐休乎杏壇之上,弟子讀書,孔子弦歌鼓琴”的歷史故事,而且把紅花搖曳的杏樹提升到:“豈是人間凡卉比,文明終在共春熙”的神化高度。再如北京孔廟大成殿前的古柏,已有600多年歷史,“凌寒翠不奪,還暄綠更濃?!睋耖g傳說,明代奸相嚴嵩代嘉靖皇帝來此祭孔,被柏枝掀掉了烏紗帽,嚴被罷相后,人們稱此柏為“除奸柏”。
清?龔自珍《說京師翠微山》記敘了龍泉寺上之四松:“形偃神飛,白晝若雷雨;四松之蔽可千畝?!北本┪魃桨舜筇幭憬缢律介T內的古松,“雪霜知勁質,今古占嘉名”,是寺廟悠久歷史的見證。北京大覺寺寺中有被譽為“大覺六絕”的奇景珍物,其中三絕是古木:植于400年前的白玉蘭、抱塔松和6人方可合抱的古銀杏樹。
寺廟因此園林景觀的綠化而更能襯托其內在寓意,宗教本來就是源自對自然界的一種崇拜,合理的園林景觀搭配使其更能融入自然,與自然和諧共生。并借由自然的綠化園林景觀的作用來進一步禪釋佛法,宏揚佛法。因為寺廟園林景觀的設計和創意離不開宗教本身對自然界的認識,只有用宗教的佛法禪意的眼光來解讀和對待自然,才能更好的進行寺廟園林景觀的綠化創意。
2019-12-05
寺廟古建廠家介紹石雕欄桿上面各種圖案的象征意義2019-10-24
寺廟古建中石雕麒麟雕刻的發展歷史2019-10-24
第六屆中國(惠安)傳統雕刻大賽即將開幕2019-12-02
寺廟古建石雕佛像在大殿的擺放2019-10-31
歷史古建人物雕塑受歡迎的原因2019-11-02
第六屆中國(惠安)傳統雕刻大賽開賽2019-12-11
寺廟古建中的結構傳統術語都有哪些2019-10-25
寺廟古建筑石雕龍柱運輸時要注意什么?2019-11-13
寺廟古建中的石雕裝飾2019-09-30
寺廟古建筑石雕牌坊的歷史文化雕刻寓意地點:惠安縣崇武鎮龍西工業區 | 聯系電話:0595-87695511 | ||||
手機:13959970687 | 18965678881 |